境外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拟进口商品
发布日期:2024-12-30
进口商经过境内市场调研后,以为拟进口商品适合在境内销售,找到了合适的销售方法,预期能够获得可观收益,就可以开始调查境外市场情形。
1.对出口(地域)及供给商的调查
因各(地域)市场的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均不相同,进行市场调查可以对比、评定各(地域)市场的潜力与等级,作为开展业务的参考。
2.了解贸易伙伴的市场和管制情形
贸易伙伴市场不仅受供给商影响,还受 管制办法的影响。因此,需要了解贸易伙伴供给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供给商的构造与习惯如何,相应的管制办法有那些(如美国针对部分产品对华限制出口)。
3.对出口(地域)特定商品的市场进行的调查
一般包含:(1)地理状态:地位、面积、地形、气象;(2)人文状态:人口、语言、宗教、风俗、收入;(3)交通状态:通讯方法、港口运输设施;(4)政治状态:政治稳定水平;(5)商业情形:商业习惯、供需季节、国际收支、公民购置力;(6)产业构造:资源分布、开发水平、产量;(7)相关法令:外汇、贸易、关税法令;(8)金融汇兑:汇率、通货膨胀率等。
4.对拟进口的商品和世界供求状态进行调研
针对拟进口商品,调查其主要生产(地域)、生产技术程度、工艺特征、生产周期、生产成本、产品在性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应用效能、产品的销售周期、产品的市场竞争水平、产品的世界消费程度及其特征、境内和境外市场价钱状态等内容。
5.对我国和商品出口(地域)的宏观经济状态进行调研
调查商品出口(地域)与我国的政治和贸易关系,是为了防备将来贸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在该阶段,进口商应该了解政治局面、总体经济状态、生产力程度、产业构造特征、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货币制度(特殊是外汇管理制度)、经济法律和条约(特殊是贸易政策和法规),以及进出口商品的构造、数量、金额等。通过调研,进口商应该对我国和出口(地域)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总体把握,评价和产业的市场潜力,选择合适的进口贸易对象,预估未来贸易中可能的风险和收益情形,并顺应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防备风险的各种预备。
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来源:https://www.kongkangroup.com/1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