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之诺 鼎之诺

节税与偷税、避税的界线划分

发布日期:2024-12-30

节税、偷税和避税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它们的共性在于,其行为目标都是规避或减少税款支出。但是,对它们从内涵到外延进行严厉区分则存在一定难度。尽管如此,为了明白征纳双方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区分上述几个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节税与偷税、避税的界线划分

节税是指以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合法形式,在纳税人的投资、经营决策和计划中,选择可减少缴纳税款的合理行为。节税行为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在寻求自身利益更大化的同时也符合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增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避税是指纳税人通过钻税法的漏洞和空子,利用、地域税法差异和转变经营方法、经营地点等来规避、下降或递延纳税责任的行为。在避税行为中,一方面它没有违背法律明文规定,另一方面它又造成对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伤害,违背了税法的精力,从依法治税的角度而言,避税需要通过完美税收立法和增强税收征管来加以治理。

偷税一般是指以非法手段回避税收累赘,缴纳的税款少于按税法规定应纳数额的违法行为。偷税行为是违法行为,过失与故意的区分在这里并不是特殊重要,因为偷税行为直接违背了税法的规定,伤害了利益,妨害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因而法律只就其行为的后果采取相应的制裁办法。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节税是合法行为,偷税是违背税法的行为,避税则是介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中性行为。与节税相比,避税尽管在形式上不违背法律,但其内容有悖于税收立法的宗旨和 税收政策意图;节税则从形式到内容完整合法,是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的。从行为流程的内容来看,偷税是通过违法手段将应税行为改变为非纳税行为,从而直接回避纳税人自身的应税责任;避税是纳税人通过对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介于应税行为和非应税行为之间的、按照现行税法难以作出明白断定的经济行为进行一系列人为安排,使之被确以为非应税行为;节税则是通过避免应税行为的产生或事前以轻税行为替代重税行为,以达到减少税款支出或总体效益更大化的目标。

从行为后果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来看,偷税和避税直接导致 当期预算收入的减少,而且无助于财政收人的长期增加,有碍于 职能的实现;节税一般不会导致 当期预算收人的减少,而且通过对宏观经济构造的合理调整,有利于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地增加。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节税是一种合法而且合理的行为;避税是一种介于合法与违法之间但并不合理的中性行为;而偷税则是一种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违法行为。尽管在偷税和避税中也存在一个策划的问题,但它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计划。笔者本书所论及的关务计划是一种合法的进出口运作行为,从税收的角度(不包含通关成本的下降)来看,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节税。

image

联系我们

鼎之诺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第三方验货服务、供应商审核服务、验厂咨询服务、电商全检服务、清关认证服务,扫码添加客服微信,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上一篇: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商品报关
下一篇:跨境电商邮递渠道模式介绍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