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进口商品品牌本土化:进口企业的品牌转译策略
发布日期:2024-12-30
品牌转译方法
1. 音译法:译者通常采用与原文发音大致相近的汉字,尽可能表现商品的特性,并利用中国文字的多义性,加深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和记忆。例如,“Coca-Cola”按音译法被翻译为“可口可乐”。
2. 直译法:直译法指按照外语词语的实际含义进行翻译,能够较好地表达商品的含义。如果某些商品的品牌本身具有鲜明的含义,而且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具有优雅美好的含义,那么就可以直译。例如,“Apple iPhone”按直译法被翻译为“苹果手机”。
3. 混译法:有些品牌在单一运用音译或直译方法转换成中文时,效果并不佳。此时需结合品牌的具体情况采用音译和直译混合的方法,既能接近其原本发音,又能准确反映其商品特性。例如,“Subway”为速食餐厅品牌,将其翻译为“赛百味”,既接近英文发音,又能使人对美食产生联想。
品牌转译原则
翻译品牌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本的意义和结构,并在其形式内容和风格上下功夫。同时,应充分考虑各国文化间的差异,并遵循以下原则:
1. 译名响亮、朗朗上口;
2. 译名能够反映产品的属性或特点;
3. 译名符合目标市场心理(如将“Carrefour”译为“家乐福”);
4. 译名具有可延伸性,以利于商品借助品牌影响力快速进入市场,节约促销宣传费用。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留品牌原有的形象和含义,并在考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更佳的翻译效果。此外,还需要考虑译名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地记住和识别该品牌。
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来源:https://www.kongkangroup.com/17460.html